Month: January 2013

  • 輔仁網有篇題為〈熊潮〉的文章, 真是好有創意, 我們這些十幾年前考過香港會考的人, 就會會心微笑:

    香港有很多雜誌。雜誌中有專注時事。從前是一個網站,現在是一本周刊,就叫陽光時務。

    陽光時務在柴灣。有文,有字,有圖,有相,有專訪,有女神,有記者,有花生。政治新聞,有一大片黑幕,平時沒人問津,並不惹人注意,一到一、二月間,真是為熊狼反目,變成一個花生世界。

    這幾天天氣特別好,花生抄得也正好,吃花生的人也就最多。「紫陌熊塵拂面來,無人不道吃花生」,辦公室裏,電台節目裏,面書上,微博上,經常聽到有人問答:「你去買陽光時務沒有?」「我買到了。」或者說:「我正想買。」到了星期四中午,網路相逢,多爭說夢熊爆料消息。一時之間,幾乎形成一種空氣,甚至是一種壓力,一種誘惑,如果誰沒有買到陽光時務吃花生,就好像是一大憾事,不得不擠時間,去湊個熱鬧。星期四晚,我們也去吃花生。不錯,一路同去吃花生的人可多著哩。進了七十一,步步登上,接踵摩肩,人就更多了。向高處看,隔著密密層層的雜誌中,只見一個封面,望不到邊際,真是,「夢熊醒覺花生來,漫天斬狼連環爆」。這時候,什麼忽周啊,壹周啊,東周啊,明周啊......,都挽不住遊人。大家都一手就拿起橙色封面,尖啤封面的陽光時務。……
    Source: http://www.vjmedia.com.hk/articles/2013/01/24/29821

  • 最近, 我有位在普林斯頓大學的教授朋友出了一本新書:

    這是一本有關互聯網網絡的課本, 內容是作者在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的課程. 不過, 好似要有不錯的數學底子, 才能看明白. 我自己未看. 不過在這裡提一提, 就當是介紹一下朋友的作品. 作者是我認識的同輩朋友當中最快當上大學正教授, 而且是世界級名校教授的人. 我記得我讀中學的時候會說, 如果我有他那麼勁就好了. 
  • Update

    近月來, 其實相當之疲憊. 事關工作繁忙, 加上要找工作. 時間所餘無幾. 業餘歷史研究自結婚後, 暫停了半年. 相信也會繼續暫停好一陣子.

    這個假期, 造訪滬杭, 深感兩地的生活物質水平, 以及消費物價, 已追上發達國家水平, 甚至超英趕美. 起碼, 我這個已以美元/港元為自己的錢包結算的人, 真的覺得在上海杭州消費, 很貴.
    當然, 物質生活追了上來, 不見得精神及政治文明會追上來.  所謂的”中國模式”, 準確地說, 就是: 我獨裁我也一樣發達, 幹嘛給你民主自由?!
    ***
    因為我很疲勞, 所以在香港也不大想見人. 約了少量朋友見面. 其他的, 請見諒, 一兩年後再見.
    我每次回港, 呼吸系統都不舒服. 我還是比較想住在一個空氣較好的地方.
    ***
    有學者朋友問我, 我為什麼不轉行研究宗教. 這當然是半開玩笑的了.
    另一位學者朋友又笑說, 我其實根本應該去讀歷史.
    只能夠說, 我的傳染病流行病學數學模型學術論文, 的確是很少人會看得明白. 哈哈.
    ***
    終於可以在假期看完了四本書:
    麥耀安: 非常意外 (小說)
    邢福增: 此世與他世之間–香港基督教墳場的歷史與文化
    阿信: 用生命愛中國–柏格理傳
    另外, 我從頭到尾重看了任志強的《我愛丁堡》一次. 局部重溫了范晉豪的《Faith一般的信》, 以及孫寶玲的《是你是我也是他》. 又看了半本Noll and Nystrom的 《Clouds of Witness》, 半本湯詠詩的《一個華南客家教會的研究--從巴色會到香港崇真會》, 大半本鮑惠爾的《在中國二十五年》(簡體版). 
    之後, 又再看了些文學史及神學的書.
    都是放假才有這個閒情. 讓我由一個 “專家”, 變回一個”知識份子”.
    ***
    大陸不少譯作都譯得好差. 我讀那本《在中國二十五年》就幾乎被譯者氣死. 
    那本書本身是由一個台灣人譯的. 再由兩個大陸人重譯了某幾章. 書中凡是提到老共的地方, 多被刪節. 幸好, 他們算負責任. 凡是刪節的地方, 都代之以[......], 使讀者知道他們因為政治原因刪了. 
    大陸的譯者說他們修正了原譯作的一些錯誤. 我卻發現這本簡體版, 居然有”喬治亞州大西洋城” (第2頁) 這樣的白痴說法. 連Atlanta與 Atlantic City都分不清楚. 算什麼歷史文獻翻譯? 還說自己出簡體版時, 改正了原譯作的錯誤? 只要花些時間將譯文與原作對比一下, 看到有不明白的地方, 只要上網查一查, 都可以找到答案吧. 
    又例如, 第402頁, “吉爾曼主教 (Bishop Gilman)”, 就是曾任文華大學(後來的華中大學)校長的中華聖公會鄂湘(漢口)教區主教孟良佐. 如此重要的歷史人物的漢名, 只要Google一秒鐘, 就可以找到答案 如果原譯作在台灣出版時, 世界未有互聯網. 那麼, 現在出版簡體版, 好應該修正了吧.
    我實在受不了這種翻譯, 因為我根本無法對譯者和編者有信心, 相信他們真的認真將原作譯好編好再出版……
    只可惜, 我自己花五年時間翻譯和考證的書, 沒人買. 人家亂譯一通的書, 偏偏就好多人買……
    ***
    香港的電視劇真是好無聊. 香港政府再不發牌給魔童, 我就只能夠像我父母一樣– 不是看日劇, 就是看韓劇.
    又幸好, 我家有兩部電視. 爸媽各一部. 而我呢, 自己在我間房上網. 因為我不想看電視. 電視, 實在好煩, 好無聊……
    ***
    太太說, 因為印度那宗強姦案所以好怕去印度. 
    有朋友說, 不想去大陸, 因為不想吃大陸的食物 (因為品質太差). 
    又有朋友說, 你們住在美國好恐怖呀, 每幾個月就有槍擊案……
    我只能回應說, 那就留在香港吧. 天天都可以對住那隻大話狼.
  • 遊孫中山紀念館

    今天到香港的孫中山紀念館一遊. 老實說, 真的不要期望太高, 因為裡面真的沒有很多東西好看. 很多展品, 都是從世界其他地方的博物館那裡借回來, 或者複製過來的. 至於史實敘述, 我們這些中國近代史愛好者皆知之甚詳. 沒有驚喜. 當然, 我特別欣賞紀念館的本地視角, 在常展的部份, 著重香港之於孫中山先生的影響, 這是其地地方的孫中山紀念館無法取代的. 至於現在的特展, 是有關新加坡華僑對辛亥革命的支持, 主要展品是借自新加坡的紀念館的. 

    本人認為, 全館最值得看的, 是孫中山先生受洗紀錄的原件. 畢竟, 在書上見過多次, 終於一睹原物, 十元入場費, 沒有白花.
    不過, 甘棠第這幢香港著名的歷史建築物, 本身也值得我們欣賞. 本來是何甘棠(何東之弟)的大宅, 後來成為摩門教堂, 近年又改為香港政府的孫中山紀念館. 難得有機會入去看看, 欣賞一下民初香港高等華人的西式大宅, 也未嘗不是一次認識香港史的旅程.
    我覺得, 如果是對中國革命史不熟悉的外國遊客或者是香港的中小學生, 又或者閣下是想從另一個角度了解辛亥革命的大陸遊客, 花一兩個小時去衛城道的孫中山紀念館走一趟, 也算是個不錯的旅遊選擇.